


.png)
.png)









公墓运营
殡仪服务
设备用品
规划设计
生前事业

生命教育

殡葬互联网+
宣传视频
公益基金 心灵之光,因爱致远

癌症康复俱乐部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是一个拥有万名会员的癌症患者自救互助团体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是一个拥有万名会员的癌症患者自救互助团体。上海福寿园作为中国一流的人文纪念公园、全国公墓业首屈一指的品牌企业,一直以关怀生命与服务生命为宗旨,真情关注着这一特殊群体。

海港节地人文创举
福寿园海港陵园的开发,既是临港新城城市功能的需要,也是新城建设的需要,更是殡葬事业发展的需要
福寿园海港陵园的开发,既是临港新城城市功能的需要,也是新城建设的需要,更是殡葬事业发展的需要。临港新城所在地是浦东新区的芦潮港、泥城、万祥、书院四镇原本是农村地区。该地区的各乡镇基本上有公益性墓地和公益埋葬地。经初步统计,总共有10万具遗骨急需处理,其中大约有8万具遗骨散落在村头。由于历史原因,乱埋乱葬的情况较多,使港城的每一个开发都会与之“冲撞”,引发矛盾,影响开发工程的正常进行,构成了建设中的社会不和谐因素,只有集中安置才能腾出建设用地。临港新城是一座规划人口规模达100万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一旦达到规划人口,年死亡率以7‰计算,年死亡人口达7000人,确保公众“死有所葬”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根据《上海市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港城将经营性公墓和殡仪馆建设列入到基础设施规划之中。

红十字会遗体捐献
福寿园参与上海市的遗体捐赠事业始于2002年
从1982年开始,上海市红十字会率先在全国开展遗体捐献工作,并于2001年3月1日起施行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建立了27个遗体捐献登记站分布在全市19个区(县),建成了6所红十字遗体捐献接受站和2所红十字眼库,6所医学院校均建立了在新生首次解剖课上向遗体捐献者致敬的制度。

劳模丰碑园
公司决定建立劳模丰碑园,为已故劳模及其配偶免费提供骨灰安放业务,并开设劳模事迹陈列室,以教育后人
1996年10月,福寿园与劳动报、英模公司邀请裔式娟、程德旺、黄宝妹等二十五位著名老劳模亲临福寿园实地考察,在与劳模交谈中,得知劳模正渐渐被世人淡忘,公司决定建立劳模丰碑园,为已故劳模及其配偶免费提供骨灰安放业务,并开设劳模事迹陈列室,以教育后人。

暖冬园
全社会持有社会孤老证的孤寡老人和领取社会救济金的特困家庭已故人员,都可以免费入住暖冬园
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是社会上最需要爱心和帮助的人群之一,上海福寿园公益园区“暖冬园”正式开园,为全上海这两类老人身后事提供免费的节地树葬。

新四军广场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新四军成立88周年之际,新四军广场正式落成
1937年,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民族危难中浴血而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我们要有这样一个地方,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表达对新四军先辈的崇敬和纪念,并在生命的每一天,把铁军精神传承下去。这是一种民族价值观的传承和发扬,而这也正是新四军广场的意义所在。